中文版English 联系我们|百度地图|订单系统

技术支持

联系电话: 0512-62956003
0512-62951806
传真: 0512-62956005 电话订货时间: 周一至周五 电子邮件订货: 周一至周五
病原体

疱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
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3-08-05 18:58 点击次数:

   SA8病毒感染

猴SA8病毒感染(Simian Agent 8 Virus Infection)由非洲绿猴感染猴疱疹病毒2型(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2,俗称SA8病毒)所致,大多数原发感染为隐性,偶尔发现感染动物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。目前尚未发现该病毒感染人类或其它灵长类实验动物而造成疾病。
一、发生与分布
Malherbe和Harvin(1958)首次从非洲绿猴(Chlorocebus aethiops)的神经组织分离到此病毒(B264毒株),并命名为猴因子8(Simian agent 8,SA8);之后,Gary等(1972)在非洲绿猴的口腔溃疡部位也分离到SA8。至今有关该病毒自然感染的发生与分布仍了解甚微,仅Plesker等(2002)报道过在德国PEI研究所灵长类中心人工养殖的一百多只非洲绿猴中,有15%的动物血清抗SA8抗体阳性,但存在该病毒的非洲绿猴养殖场或灵长类中心均未报道过由于猴SA8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暴发流行。
Malherbe(1969),Kalter(1978)和Levin(1988)等在狒狒体内分离到多株相关的病毒,其血清学上鉴定为SA8。Hull等(1973)和Kalter等(1971)通过血清学调查发现,非洲多个猴群中普遍存在SA8抗体阳性,从而认为SA8在非洲狒狒种群中存在自然感染。但是,近来的研究证明狒狒感染的是与SA8非常相近、且与之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的狒狒疱疹病毒2型(Herpes virus papio 2,HVP2)。
二、病原
(一)分类地位
猴SA8病毒(Simian Agent 8,SA8),又称猴因子8,猴疱疹病毒2型(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2),非洲绿猴疱疹病毒,属于疱疹病毒科(Herpesviridae)、α疱疹病毒亚科(Alphaherpesvirinae)。SA8与B病毒、狒狒疱疹病毒2型、及人类单纯疱疹病毒-1型和2型在基因组及抗原性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,同归纳于单纯病毒属(Simplexvirus)。
(二)形态学基本特征与培养特性
SA8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特征性形态和结构,DNA 病毒。电镜下核衣壳与包膜间有一层显著的、形态不对称的基质,由病毒非结构蛋白聚集而成。
SA8宿主细胞范围广,可在Vero细胞、CV1猴肾细胞和MDCK细胞中分离培养。病毒在宿主细胞核以出芽方式出核后,可以利用所有的细胞质膜获得包膜完成组装,包括细胞质膜、内质网、高尔基体等,因此该病毒带有成分丰富的基质。感染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。
(三)理化特性
疱疹病毒不耐热,50℃加热30分钟可将其灭活;病毒对酸碱敏感,强酸强碱均可杀灭病毒;脂溶剂可破坏该病毒包膜,使病毒失去毒力;另外漂白水、紫外线、X射线、高压灭菌等均对其有杀灭作用。病毒长期保存需置于含10%血清的培养基中,在-70℃或液氮中保存。
(四)分子生物学
Tyler 等于2005年已确定了SA8(B264株)全基因组序列,GenBank登陆号:AY714813。该基因组全长为150715 bp,具有α疱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征,G+C含量为76%,为灵长类动物单纯疱疹病毒中最高。基因组主要由2个相互连接的长独特片段(unique long,UL)和短独特片段(unique short,US)区组成,UL和US间由被长反向重复序列(long inverted repeats,RL)和短反向重复序列(short inverted repeats,RS)串联。DNA长短段可形成4种异构体,基因结构属E型。UL区具有58个开放阅读框,为UL1~UL56和UL26.5,UL49.5;US区有13个开放阅读框,为US1~US12和US8.5。SA8与B病毒、HSV在全基因序列上同源性很高,与B病毒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.3%,与HSV-1和HSV-2分别为64.1%和68.8%,但HSV-1和HSV-2的起源明显与SA8和B病毒的起源不同。与HSV基因组不同,SA8和B病毒都缺少编码神经毒力基因的RL1开放阅读框。
三、流行病学
(一)传染来源
SA8感染的非洲绿猴是主要传染源。
(二)传播途径
SA8传播方式还不清楚,一般认为主要是水平传播,通过母婴传播或性传播可能性较小。由于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存活数小时,因而SA8可通过污染物而间接传播。
(三)易感动物
1自然宿主
SA8的自然宿主为非洲绿猴,至今未发现其它实验动物自然感染该病毒。
2实验动物
Malherbe和Harwin(1958)将最初分离的SA8毒株经皮内注射接种到兔子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,部分动物出现瘫痪,严重者导致死亡。与其相反,Ritchey等(2002)报道小鼠肌肉注射接种SA8病毒(B264株)后不产生任何组织病理损伤,没有任何感染症状,体内也检测不到病毒抗原;但接种HVP2到小鼠则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。这种感染性差异是由于不同宿主,或是毒株反复传代后侵袭力下降造成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3易感人群
至今尚无SA8感染人或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报道。
(四)流行特征
绝大多数有关SA8病毒的报道是有关狒狒的感染,但现在认识到狒狒感染的实际是HVP2病毒,而确切关于SA8 感染的报道很少,因此对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还缺乏认识。一般认为SA8在其自然宿主非洲绿猴群中感染很普遍,Plesker等(2002)报道血清抗体阳性率约为15%。
四、临床症状
绝大多数SA8感染的非洲绿猴呈无症状带毒者,偶有发病者仅出现口腔粘膜损伤。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大小不一的丘疹、疱疹、及溃疡,分布于唇部、舌体、颊部和齿龈,病程三周左右,痊愈后不留疤痕。与B病毒等猴疱疹病毒感染一样,动物原发感染痊愈后,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,往往在应激状态下会再次复发。
五、病理变化
动物在首次感染或复发时,嘴唇或口腔粘膜出现泡疹和泡疹溃破形成的溃疡,损伤部位不涉及生殖器,尚无组织病理学方面观察资料。
六、诊断
由于SA8与疱疹病毒亚科的其他成员HSV-1、HSV-2、B病毒、HVP2基因同源性高,存在抗体交叉反应,目前对SA8的确诊主要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,其他诊断方法阳性者需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加以确认。
(一)病毒分离与鉴定
当观察到宿主口唇出现疱疹而又怀疑是疱疹病毒感染时,可用皮试针或棉签采集疱疹液,接种于Vero细胞,于37℃、5.0% CO2环境中培养,每天观察细胞病变,当CPE出现后,收集感染细胞,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进行确认。
(二)血清学试验
用间接免疫荧光法(IFA)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和血清中和试验可初步对疱疹病毒感染做出诊断,但是由于SA8与HSV、B病毒和HVP2存在交叉反应,至今无法通过血清学方法来区分。但这些病毒各有其种属特异的自然宿主,非洲绿猴不易感B病毒或HVP2,因此对使用任何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测非洲绿猴而言,血清学抗体阳性的都可初诊为SA8病毒感染。
(三)组织病理学诊断
SA8感染发病出现皮肤黏膜损害时,可刮取表皮坏死组织镜检,结合免疫组化,若检到SA8病毒抗原即有诊断意义。
(四)分子生物学诊断
获得纯化的病毒DNA,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对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进行区分,是至今最常用的有效鉴别诊断方法。Darla等(1997)针对SA8的gB基因设计引物,用PCR方法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法,区分α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,可特异性地检测SA8病原,且敏感性高。
七、防制措施
(一)治疗
动物感染SA8出现临床症状者,应采用单笼隔离饲养,皮损局部可用10% 氯己定擦洗创口;伴发细菌感染者可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G(100,000 U/10 kg),直至损伤消失痊愈。
(二)预防
SA8病毒具有潜伏性,因此需通过反复检疫,及时隔离血清学阳性动物,可以防止群体中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造成传播。
八、公共卫生影响(或对实验研究的影响)
SA8病毒属生物安全等级二级(BSL-2)病原体,自然宿主感染通常不致病,也没有传染给人或其它实验动物确切报道。因此,该病毒未列入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体。

    上一篇:乳头瘤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  版权所有:西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版权所有 网站制作宸宇科技 苏ICP备13045404号-1